读《灵魂与心》之笔记

Posted on April 5, 2014 by xp
Tags: Reading notes

:本文为前些日子读《灵魂与心》之笔记,今天整理上来分享。所谓笔记,即记录作者钱穆先生之思路耳,非吾所出。

儒家思想,直言心,没有肉体与灵魂之别,没有前世与来生之分,只有现实世界。中国人的人生观,认定人生之意义与价值,即在于此现实世界上人与人间的心心相照印,即在于人心之交互映发。所以人的不朽,不在于灵魂的永生,而在于人在社会上之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

实际上,孔子也不谈不朽,只谈人道,即教人为人则尽人道,且勿管死后。未知生,焉知死,若为不朽而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那就此心夹杂,有所为而为。

孔子教义,重在人心之自启自悟,其归极则不许有小己之自私。曰仁曰礼,皆不为小己。曰孝弟曰忠恕,所以通天人、泯群我。儒家言性善,仁孝忠恕莫非为群。故儒家教义之终极点,即在此人世大群之修齐治平,而以人类之性善为出发点。

耶稣教则不主人心之能自启悟,故一切皆以上帝意旨为归,信徒必须服从上帝。就耶教论之,人生本由罪恶谪罚,苟无上帝,举世无光明。故耶教教义之终极点,不在此世而在将来,在各人之赎罪得救,而以上帝之意旨为依归。

佛教亦然,其陈义虽与耶教有深浅之不同,然亦重个人之出世,皆超脱人生以外而求人生之安慰与希望。佛教虽然没有灵魂观,但其业识轮迴论,与其他民族之灵魂观有可会合之处。

故孔门之发展为教育,耶稣与释迦之训诫则成为宗教。

中国先民,和其他民族一样,也相信鬼神。到了春秋诸子百家,都已发展成无鬼神论者(除了墨家还提“明鬼”之外)。既然无鬼神,也就无所谓的灵魂之说。这种中 国思想之大传统,前后一脉,精旨相通,延续了两千多年。用明末大思想家王船山一句最具代表性的话说:“鬼神之道,以人为主”,故中国思想史中所有的鬼神 观,其实是一种人生观,并由人生观而直达宇宙观。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认为,人来自自然,亦回归自然,人生与自然之中间,更无另一存在。故每一人之生与死, 只是自然,其过程则全在人文界,此即为人文精神的文化传统。

为何说鬼神观其实是人生观呢?中国人不寻求灵魂的不朽,而寻求 德性之不朽,即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因唯有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之人,其身虽死,其所立之德、功、言则常在人世,永昭于后人之心目,故谓不朽。人能不朽,斯谓之 神。人之成神,则全藉其生前之一种明德,一种灵性。故既谓之神灵,又谓之神明。

佛教传入中国后,投生转世的观念亦在社会中 盛行,而灵魂观念也趁机渗入。不过,在主导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中,这不过是俗说。人生短短百年,而灵魂则可以无限转世。社会迷信传说,前世两人是冤家,这 一世却成为夫妻父子,正是一方对另一方报仇索冤。或如佛家之说轮迴,前世或是禽兽、是盗贼、是恶霸、是流氓,而今世却成为一家人,如真信灵魂或投生转世, 而每一人又都自知自己的前世今生,试问又何以相处?

在中国的人文文化传统中,人只在此一世做人,并无前世与来世。彼是我这一世之父母,在彼亦无前世来世。彼之为我父母,天长地久、独一无二。我不尽孝,机会一失,百身莫赎。一生夫妻,不相恩爱,亦此道理。此身则只是此身,此世亦只是此世,人生可贵正在此。

如真信灵魂转世,那么灵魂入世就如旅客漫游,相互间既是素不相关,此百年人生,实无意义,意义只在永久长存的灵魂界。在此世一旦聚首,逢场作戏,又怎能真心相待?

然若谓有前世今生来世,还有灵魂界,则人生界实如一台戏,灵魂界则如其后台。演剧者从后台化装出演,演毕仍归后台卸装。台前演戏,全非真我,全部人生,那得 认真?帝王将相、圣贤豪杰,全属临时扮演,何尝有真我可言?悲欢离合、啼笑歌哭,台下为之感动,台上人宁不自知其虚假?

而 在中国人传统的人生理想、人生修养上,只有现实世界,人生价值与意义全体现在此一人生中。纵使每人生前有一灵魂,每人死后仍有此一灵魂,亦贵在能消化此灵 魂归入人生,来善尽其人生道义。而此生前死后之一灵魂,则宁可置之不问,把它忘了。即如你上台演戏,就该一心一意和台上其他角色共同演出一好戏,却不要只 想后台。此才是人生大艺术,亦是人生大道义。